导航首页 » 时尚生活 » 城固:多种形式让文物“活”起来
城固:多种形式让文物“活”起来
[摘要]近年来,城固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,让文物活起来的方针,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通过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“活”起来。

  近年来,城固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,让文物活起来的方针,加大文物保护力度,通过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“活”起来。

  大漠烽烟驼铃阵阵,2000多年前张骞持汉节出使西域,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。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以及张骞纪念馆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符号,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探寻丝路遗迹,网络达人白忠义就是其中一员。“我是慕名而来的,张骞是出使西域的第一人,最早打开西域之门,才有了我们现在吃的葡萄、核桃等,有好多东西都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。我们要追寻张骞勇于开拓、坚毅果敢的这种精神,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。”白忠义说。

  7月下旬的张骞纪念馆,林木荫翳、花草繁茂,随处可憩可游。馆内的绘画、照片、拓片、沙盘、视频等全面展示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重大历史事件,以及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。纪念馆西侧为城固县博物馆,依据城固县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物特点,设置了汉上名城——城固、叩古宝山、城固出土青铜器、两汉城固历史文化、西北联大在城固及廉政教育6个主题展,上展文物400余件(套)。

  “我觉得张骞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率领使团出使西域,成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丝绸之路。这一壮举不仅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,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,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繁荣。”大学生游客孙紫婕感叹道。

 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、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,张骞纪念馆通过与陕西师范大学馆校合作机制,搭建学习、交流、项目研究的平台,进行文物保护实验,推广先进文物保护技术。邀请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专家现场调研,对一批字画进行抢救性保护。联合市博物馆对馆内32件文物进行三维、二维数字采集,为日后建立文物资源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。加快《砚墨流彩城固县博物馆馆藏字画》《汉上遗珍城固县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》《张骞史话》三本书籍编撰步伐。成立“寻访张骞”采风组,历时一年走遍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共79个市县、行程6.7万公里,对张骞文化开展了全方位挖掘整理,目前《寻访张骞》纪录片已播出40期,130万字的《博望张骞》大型文史资料已进行第一次校审,有望在十月底出版。

  “在文物展示利用方面,我们加强了文物外展的力度,自2023年至今,共参加了10次外展,涉及文物近百件。积极组织开展文物进校园、张骞故事宣讲、传统节日体验、校内外研学等活动,并持续做好张骞IP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,以多种形式来讲好张骞故事、讲好文物故事,让文物‘活’起来。”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副馆长方芳介绍。

  近年来,城固县树立“让文物活起来,把文化传下去”理念,张骞墓创建为4A级景区,张骞纪念馆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民间文学《张骞传说》进入国家非遗名录,系列电影《凿空者》和大型纪录片《宝山遗址》《城洋青铜器之谜》在央视播出;推出张骞IP形象系列文创产品,形成了网络IP新热点,进一步彰显了张骞品牌效应;充分挖掘古城、古院、古街文化内涵,建成了上元观古镇并对外开放,钟楼、文庙、中山街新街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;依托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、小河口会议会址、上元观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遗迹,用好红色资源,传承红色基因,推动红色文化代代相传。

  据了解,该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9处,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处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,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,馆藏级文物351件(套)。

编辑:石如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