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首页 » 时尚生活 » 到村里,寻找不一样的诗与远方
到村里,寻找不一样的诗与远方
[摘要]近年来,陕西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开发中,依托特色小镇、美丽乡村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研学基地等旅游载体,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、体验乡村旅游。

  

  8月3日,位于栗峪口村的“土锤”咖啡馆吸引不少人前来体验打卡。

  “这两年,我不再去大城市扎堆旅游,而是选择沿黄公路自驾游,顺着黄河岸边的村落打卡。看着浩浩汤汤的黄河水奔腾向前,让人越发感慨大自然的壮阔。”8月8日,来自渭南的旅游爱好者成新文说,“在黄河的涛声中,我感到自己成了黄河的一部分。”

  旅游旺季,全国的热门旅游线路、景点都进入“爆满”模式。与此同时,舍弃名山大川、热门景点,反向奔赴小众目的地的旅游方式也悄然兴起。

  近年来,陕西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,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开发中,依托特色小镇、美丽乡村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研学基地等旅游载体,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、体验乡村旅游。截至目前,陕西已有6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,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前来打卡。

  “反向旅游”火爆出圈

  “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,而是秦岭脚下的乡村更有性价比!”谭荣是一名来自西安的工程师,他每年都会策划两次家庭出游。今年,他改变了以往的旅游方式,从扎堆去大城市、大景点变为探索“小而美”的乡村。“避开热门旅游城市既避免了交通费、住宿费等出行成本的水涨船高,又能感受乡村慢生活,体验‘在别处’带来的未知憧憬。‘反向旅游’体验感好、性价比高,我们全家人都很喜欢。”

  “反向旅游”是指避开节假日热门旅游目的地,到一些游客相对较少的三四线城市、县城、乡村,体验安静、舒适的旅游方式。“反向旅游”使游客多了一种选择,也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。

  《2024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2024年一季度,农村地区接待游客近8亿人次,创同期历史新高。与此同时,在携程、途牛、去哪儿网等旅游平台以及小红书、抖音等社交平台上,“反向旅游”火出圈,“平替旅游”“小众目的地”“性价比”成为人们分享和搜索旅游攻略时的高频关键词。这些词条的火热不仅意味着旅游目的地的分散化,更显示出人们消费心态与需求的变化。

  在太白县黄柏塬村观赏秦岭中的香格里拉,在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参加忙罢艺术节,在佳县赤牛坬村感受黄土高原独特的山形地貌,在平利县龙头村喝一杯汉江水泡的富硒茶……截至目前,陕西不仅有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“最佳旅游乡村”的柞水县朱家湾村,还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2个、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65个、乡村旅游示范村264个。礼泉县袁家村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,综合收入超12亿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。石泉县胜利村集体入股分红100万元,47户村民入股分红174万元,流转135户农户土地1460亩。

  “洋气”“土气”完美结合

  8月7日清晨,在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的山泡茶里茶饮店,游客李莎点了一杯冷萃龙井,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,开始修改设计稿。

  李莎是一名来自上海的自由设计师。因为可以远程办公,她选择在栗峪口村做一名“数字游民”。这是她在这里居住的第二周。

  “乡村环境优美、空气清新,居住成本又低,没有城市的噪音和车水马龙,每晚伴我入睡的是流水声。这里不仅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,还让我有了更多设计灵感。”李莎告诉记者,在她看来,这是一个奇怪的村子,一方面有很多时尚、文艺范儿的陈设,另一方面又充满了乡土气息,“是‘洋气’和‘土气’的完美结合”。

  发展乡村旅游,一方面,乡村要“新”,要用新理念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;另一方面,乡村要“守”,守住其特有的文化和“土气”。

  开在秦岭脚下的“土锤”(TWO TREE)咖啡馆,占地约1000平方米,由一家废弃粉石厂改造而成。这家以原真生态、原乡风情、原味生活为卖点的咖啡馆,在开业后迅速走红,成为社交媒体上西安最受欢迎的网红咖啡店之一。

  王绘婷是一名海归博士,也是“土锤”咖啡馆的主理人。“以我为代表的众多主理人,是这个村子的新村民。村支书用乡村的吸引力留住了我们。我们在这里感受到,乡村可以又洋又土,如此矛盾又如此和谐。”

  咖啡馆里到处是大树、农具;咖啡机打出一杯杯有着网红名字的咖啡,咖啡师却被人亲切地叫一声“嫂子”;在村里一本正经地吃西餐,菜单上却是油泼意面和臊子三明治……“洋的东西引进来了,‘土气’也不能丢。”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告诉记者,“既要洋的消费场景,又要接地气。城里有的东西我们有了。但更重要的是,城里没有的东西,我们也有。”

  “土锤”咖啡馆成功吸引了一批年轻创业者来此集聚、在此扎根。2023年,栗峪口村人均年收入达2.39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2.6万元。

  好山好水处处生“金”

  “城市里的商业化风景已经看得太多了,现在,我更喜欢淳朴的大自然。”在西安工作的90后林语凡告诉记者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她和朋友自驾70公里去朱家湾村,体验最佳旅游乡村的魅力。“那里离牛背梁很近,搬一把椅子端一杯茶,静静地坐着,看着广阔的树林,看着流淌的河水,闻着泥土的清香,是一种很放松的现代乡村体验。”

  好生态是乡村游的“金字招牌”。生态游、观山游、沿黄游、赏花游……一个个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的自然景观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。朱家湾村就是其中的代表。这几年,随着交通、民宿等设施的完善,朱家湾村摘下“面纱”,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这里,尽享绿水青山。

  “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生态!你在大城市旅游,不可能看到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。”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,“过去,我们朱家湾村是一个乡,叫老林乡,顾名思义就是深山老林的意思,是柞水县最落后最贫穷的地方。2003年,老林乡人均年收入只有5200元。近年来,随着公路网的不断完善,依托秦岭丰富的生态资源,朱家湾村旅游业快速发展。现在,村里的56个民宿,到了旺季常常一房难求。”如今,依托牛背梁和终南山寨景区,朱家湾村涉旅项目年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,70%的村民镶嵌在旅游产业链上。2023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31495元。

  山野田间的广大乡村既有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乡村风景,又有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”的乡土人情,一个个好山好水、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,正在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。

编辑:石如瑄